最近,2017年的一則老新聞被翻了出來。
原來,優恪網選擇了市面上10款暢銷油辣椒產品送德國去檢測,結果老干媽、海天、老干爹等產品里“莫名其妙”混入了礦物油。
優恪網說這些產品不應在市場上銷售。
當時我國對礦物油尚無檢測標準。所以你可以看到,很多報道都拿超過歐美標準說事。
當時這些謎團沒完全弄清楚。
老干媽回應說他們生產工序都是正常正規的,你們第三方檢測不權威。而優恪網則回懟說,那你挑一個正規的再測一次?
總之這事爭來爭去,最后沒出定論。
結果最近出了個新聞,讓不少網友把這事想起來了。
新京報說他們跟蹤調查了幾個月,發現一件大事:
運完煤油的車,車里還殘留十幾升煤油呢,他們不清洗,直接就用來運食用大豆油。
光被記者拍到的,就不止一輛車了。
記者詳細報道了兩輛車。
一輛油罐車從寧夏到河北秦皇島,運送煤制油;它再從河北三河市,開始運送食用油。
它沒有清洗,一輛車裝過兩份油。
另一輛罐車也差不多。
把寧夏的煤制油,送到河北石家莊后,沒清洗,他又跑到天津準備裝食用油。
兩輛車不管不顧,只在乎自己開車能不能賺錢,所以就一會兒裝食用油,一會兒裝煤制油。
新京報說這不是個別現象,而是行業內“公開的秘密”。
很多網友把上面兩個新聞聯系在一起,說過了這么多年終于破案了,合著是你老兄一車兩油這么高效運輸啊。
時隔七年,這兩件事不一定有關。
但網友關心的顯然不是七年前的老干媽,而是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。
這次被拍到的企業叫匯福糧油集團。
這可是個大公司。
自2004年以來,連年入圍“中國企業500強”,“中國制造企業500強”,“中國食品工業十強企業”。
然而我們來復盤一下,這么影響力深遠的企業,在檢測時做了什么?
驗油罐就是走過場;
司機上傳照片,就是上傳舊圖都行。
罐體標注的內容,一會兒“普通液體”,一會兒“食用油”,用清潔劑涂改就行。
如此粗糙的PS技術、如此寬松的檢驗標準,都被這個糧油集團一次又一次忽視了。
但你說它專業吧,它還處處知道留痕工作的重要性;
但你說它不專業吧,也不檢查檢查工作的質量。
遇到熟人還能放寬,徹底讓他走過場的方式,只能說有恃無恐了。
要知道,這些還是新京報記者遠觀情況下報道的,要是打入內部深挖,不知道挖出什么細節來。
于是,這些食用油被做稱什么,最后被誰吃了,吃的人又吃了多久,是更可怕而敏感的話題。
有人問“那是不是以后這家的油就不能吃啦?”
但從“這是個公開的秘密”來說,我就怕這根本不是一家的問題。
毫無疑問,這是這些年國內我聽過最駭人聽聞,最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之一。關鍵它完全不可能避免。三鹿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,你可以說你沒生孩子,或者你買進口奶粉。方便面用人腳踩酸菜,你可以說你不吃方便面,而且其實很多傳統發酵就是這么做的,除了想起來惡心,其實沒啥大危害。但食用油這事不一樣。
柴米油鹽醬醋茶,你只要還吃飯,就不可避免地會吃到油。
當最基礎的原材料被污染,后面環節無論多么合規,無論多少道工序都沒意義。
也就是說:無論你是誰。
無論你是貧是富,住翠湖還是沒地住。
無論你平時吃素還是吃肉,愛吃油條還是舒芙蕾。
都有可能已經吃過這被污染的油了。
所以我說這事和所有人有關。
這種“煤油和食用油”的事情,到底發生了多少起?是某幾個品牌的事還是大規模的普遍事件?也是現在我們最應該關心的事情。要知道“未精制或低級精制的礦物油”可是一類致癌物。也就是說,假如這車里只是混入煤油,也是妥妥的致癌了:
如果混入過其他更嚴重的物質呢?
想都不敢想。
可悲的是,出現這么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后,微博上居然有人在吵“到底中國食品更不安全還是外國食品更不安全”....
我就想知道,這時候爭這個到底有什么意義?
我真的不懂。
我就想吃干凈衛生的食用油有錯嗎?合著還得其他國家都做得好,我們才能吃食用油嗎,否則就該吃煤油嗎?
這種比爛邏輯到底是從哪里來的?
我總會想起一句歌詞:“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,是我鼻子犯的罪。”
只要這事是真的,我希望最后的結果,友善點。
起碼不該是報道的記者有問題,也不該是大家的嗅覺有問題。
-END-